扶沟县“鱼菜共生”生态农场走红:绿色养殖引领农业新风尚
近年来,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,绿色、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。在河南省扶沟县,一家名为“鱼菜共生”的生态农场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走红网络,吸引了众多关注。该农场采用“鱼菜共生”技术,实现了养鱼种菜零污染、零排放,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。
“鱼菜共生”是一种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。在这种模式下,鱼类排泄的粪便成为蔬菜生长的肥料,而蔬菜的光合作用又能为鱼类提供氧气。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,既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,又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排放,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。
扶沟县“鱼菜共生”生态农场位于该县某乡村,占地面积约100亩。农场负责人李先生介绍,他们采用这种模式已有5年时间,目前农场内养殖了草鱼、鲈鱼、鲫鱼等多种鱼类,种植了生菜、菠菜、黄瓜等蔬菜。
在农场内,记者看到,鱼塘与菜地相邻,鱼塘上方搭建了遮阳网,防止阳光直射。鱼塘内,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,而菜地里的蔬菜则长势喜人。李先生表示,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水质管理。他们通过定期检测水质,确保水质符合养殖标准,同时,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水质进行净化,使水质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。
在“鱼菜共生”模式下,农场实现了养鱼种菜零污染、零排放。李先生介绍,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,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:
一是节约资源。鱼菜共生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,减少灌溉用水,降低生产成本。
二是提高产量。由于水质良好,鱼儿生长速度快,蔬菜品质优良,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。
三是减少污染。鱼菜共生系统可以减少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降低对环境的污染。
四是增加收入。由于产品品质优良,农场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,收入也相应增加。
扶沟县“鱼菜共生”生态农场的成功,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如今,这种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,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这种生态养殖方式,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当然,鱼菜共生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。如技术要求较高,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养殖和种植知识;此外,初期投入较大,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一定的支持。
总之,扶沟县“鱼菜共生”生态农场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走红,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。相信在政府、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,这种模式将在我国农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