郸城坠子书数字化保护工程正式启动,抢救濒危曲目1200小时
近日,我国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郸城坠子书,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保护工程。该工程旨在抢救濒危曲目,挖掘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。
郸城坠子书,起源于河南省郸城县,是一种以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间曲艺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。然而,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,郸城坠子书面临着传承困境。为了保护这一濒危文化遗产,郸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相关部门,共同启动了郸城坠子书数字化保护工程。
此次数字化保护工程,共涉及1200小时濒危曲目的抢救与整理。工程团队深入郸城县各地,搜集整理了包括传统曲目、地方特色曲目等在内的丰富资源。在数字化过程中,工程团队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,对曲目进行了录音、录像、文字记录等工作,确保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。
据了解,郸城坠子书数字化保护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:
一是资料搜集。通过走访民间艺人、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,搜集整理郸城坠子书的相关资料,为数字化保护提供丰富的素材。
二是录音录像。采用高清录音录像设备,对濒危曲目进行录制,确保音质和画质达到最佳效果。
三是文字记录。对曲目内容进行详细记录,包括曲名、演唱者、演唱时间、演唱地点等信息,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。
四是数字化处理。对录音录像和文字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,建立郸城坠子书数据库,方便后人查阅和研究。
五是宣传推广。通过举办展览、演出、讲座等形式,向公众普及郸城坠子书知识,提高社会对这一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。
郸城坠子书数字化保护工程的启动,标志着郸城坠子书的传承与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相信在政府、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,郸城坠子书这一民间艺术将焕发出新的生机,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更大贡献。
同时,数字化保护工程的实施,也为郸城坠子书的研究提供了便利。专家学者可以通过数字化数据库,对郸城坠子书进行深入研究,挖掘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。此外,数字化保护工程还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郸城坠子书传承人,让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总之,郸城坠子书数字化保护工程的启动,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,郸城坠子书这一民间艺术能够走出困境,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