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口832个扶贫车间助力12.6万人就近就业增收,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
近年来,周口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,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带动作用,创新扶贫模式,大力发展扶贫车间,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,助力他们增收致富。截至目前,周口市已建成832个扶贫车间,带动12.6万人就近就业增收,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扶贫车间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,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。这些车间主要以服装加工、玩具制作、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,既满足了市场需求,又为贫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。
在周口市扶沟县,一家名为“爱心扶贫车间”的企业,吸纳了当地1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。车间负责人李女士表示:“我们这里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,他们在这里上班既能照顾家庭,又能增加收入,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。”
据了解,周口市扶贫车间建设遵循“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企业带动、群众参与”的原则,通过政策扶持、资金投入、技术支持等方式,推动扶贫车间快速发展。同时,周口市还注重扶贫车间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,确保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就业中受益。
在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群众,不仅实现了就近就业,还提高了自身技能。周口市通过开展技能培训、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,帮助贫困群众提升就业能力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学到了一技之长,成为产业扶贫的“香饽饽”。
周口市扶贫车间的快速发展,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。市、县两级政府积极协调,为扶贫车间提供政策、资金、土地等方面的支持。同时,还加强了对扶贫车间的监管,确保扶贫车间健康发展。
在扶贫车间带动下,周口市贫困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。据统计,2019年,周口市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00元,同比增长10%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扶贫车间的有力支撑。
展望未来,周口市将继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,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,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产业扶贫的成果。同时,周口市还将积极探索扶贫车间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,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总之,周口市832个扶贫车间,带动12.6万人就近就业增收,为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周口市将继续发挥扶贫车间的作用,助力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