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水光伏扶贫电站助力脱贫,累计发电4亿度,收益覆盖4.8万低收入群体
近年来,我国在扶贫工作中不断创新,积极推广新能源项目,其中光伏扶贫电站以其绿色、环保、可持续的特点,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。河南省商水县的光伏扶贫电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,自项目启动以来,累计发电量已突破4亿度,为4.8万低收入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商水光伏扶贫电站位于河南省商水县,占地约2000亩,总投资约2亿元。电站采用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,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清洁能源,还成为了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。
自2016年商水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以来,累计发电量已达到4亿度。这些电量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用电需求,还为电网提供了稳定的清洁能源。据统计,电站每年可为当地居民节省电费支出约1000万元,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。
在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分配方面,商水县采取了“村集体+贫困户”的分配模式。电站的收益首先用于支付电站的运营成本,剩余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村集体和贫困户。其中,村集体获得的收益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和贫困户的分红,贫困户则直接获得分红收益。
截至目前,商水光伏扶贫电站已覆盖4.8万低收入群体,为这些群体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。在电站的分红收益中,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约2000元,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。同时,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。
商水光伏扶贫电站的成功经验,为我国光伏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国将继续加大光伏扶贫项目的投入力度,扩大光伏扶贫覆盖范围,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受益。
此外,商水光伏扶贫电站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。在电站建设过程中,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,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同时,电站采用清洁能源,有效降低了碳排放,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。
总之,商水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4亿度,收益覆盖4.8万低收入群体,充分展示了光伏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我国将继续发挥光伏扶贫的优势,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