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康县“道情戏”进校园,00后学员传承百年非遗唱腔
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的道情戏,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魅力。近年来,为了让这一传统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,太康县积极开展“道情戏进校园”活动,吸引了众多00后学员加入学习,共同传承百年非遗唱腔。
道情戏起源于明朝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它以唱为主,融说、做、打、舞于一体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太康县作为道情戏的发源地之一,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。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道情戏,太康县文化部门联合当地学校,将道情戏引入校园,让00后学员们亲身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。
在太康县某中学的道情戏培训班上,记者看到,一群00后学员正聚精会神地学习唱腔。他们身着戏服,头戴戏曲面具,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唱。虽然年龄不大,但学员们学习道情戏的热情却非常高涨。
“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道情戏,觉得很有趣,所以想亲自学一学。”一位名叫小张的学员说,“现在通过学习道情戏,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,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。”
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道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,学校特意邀请了当地知名的道情戏传承人担任教练。教练们耐心地指导学员们,从基本的唱腔、动作到舞台表演,一一进行讲解和示范。
“道情戏是一种非常讲究的表演艺术,要想学好,需要付出很多努力。”教练小李说,“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,让这些00后学员们能够真正喜欢上道情戏,将它传承下去。”
在道情戏培训班的学习过程中,学员们不仅学会了唱腔,还了解了道情戏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。他们纷纷表示,通过学习道情戏,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“以前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很遥远,现在才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。”一位名叫小王的学员说,“我们要珍惜这份文化遗产,将它传承下去。”
太康县“道情戏进校园”活动开展以来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许多家长表示,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一门技艺,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。
“我们希望这些00后学员能够成为道情戏的传承者,让这门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”太康县文化部门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,为道情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支持。”
在太康县,道情戏正逐渐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一百年非遗唱腔将在00后学员们的努力下,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