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阳区“泥泥狗非遗工坊”盛大开业,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000元,助力乡村振兴!

周口新闻网 阅读:3 2025-07-04 14:34:52 评论:0

近日,河南省淮阳区的一处热闹非凡的场所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——淮阳区“泥泥狗非遗工坊”正式开业。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,不仅为当地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,更为留守妇女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,月均增收高达3000元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泥泥狗,作为淮阳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,源于宋代,距今已有千年历史。它以独特的造型、丰富的寓意和精湛的工艺,被誉为“民间艺术的瑰宝”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传统手工艺逐渐面临传承困境。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,淮阳区积极推动“泥泥狗非遗工坊”的成立。

淮阳区“泥泥狗非遗工坊”位于淮阳区某乡村,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,拥有先进的制作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。工坊内,来自周边村庄的留守妇女们正忙碌着制作泥泥狗。她们在工坊师傅的指导下,熟练地捏制、雕刻、上色,将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泥泥狗呈现在眼前。

据了解,这些留守妇女们大多是家庭主妇,因丈夫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。过去,她们的生活来源有限,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理想。如今,通过加入“泥泥狗非遗工坊”,她们不仅学到了一门手艺,还实现了月均增收3000元的目标,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。

“以前,我每天在家里无所事事,现在有了这个工坊,我既能照顾家里,又能赚钱养家,真是太好了!”一位工坊的留守妇女激动地说。

淮阳区“泥泥狗非遗工坊”的开业,不仅让留守妇女们实现了增收,还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工坊负责人表示,未来,他们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,提高产品质量,将泥泥狗这一民间艺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
此外,淮阳区还将通过举办泥泥狗文化节、技艺培训等活动,进一步推广泥泥狗文化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。同时,他们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,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

总之,淮阳区“泥泥狗非遗工坊”的开业,是当地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。在今后的日子里,我们期待着这一民间艺术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为更多留守妇女带来幸福生活,助力乡村振兴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周口新闻网,周口新闻,最新周口消息,周口民生新闻,周口人点新闻